你的位置:雷火电竞怎么样赢钱的 > 新闻动态 >

连载⑤丨汪渔:李菊洪的24只小板凳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5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69
  • \n

    李菊洪的24只小板凳

    \n

    文/汪渔

    \n

    《欲望城市》里说:如果让她在一双鞋和男人之间做抉择,她一定会选择鞋。

    \n

    但李菊洪不会这样。她从不要鞋。

    \n

    她跟老公说:我要板凳。

    \n

    老公寻了几座山,找到合适的木头,交给木匠。

    \n

    他告诉木匠:凳高30公分,长15公分,宽8公分,同一规格,要两只。榫头不能用楔子,否则时间略长,楔子松动,就会夹肉。

    \n

    木匠一斧子劈下去,那木头差点溅出火星,才发现这是山里最结实的枣木。便说,木头硬,外加不用楔子,做工精,至少多耗一个工,你要多付一天工钱。

    \n

    她老公爽快地答应了。

    \n

    板凳到手,老公还是担心磨损太快,特地找来橡胶,为每只脚“钉掌”。李菊洪掂掂重量,比以往的重了许多,相信这回的板凳一定经用了。

    \n

    于是她一手拎着一只,愉快地朝村民家中“走”去。

    \n

    \n

    李菊洪本来也是用脚走路的。

    \n

    1983年3月,命运发生了改变。

    \n

    她好好地走在路上,一辆疾驰的大货车“呼”把她卷入车底。醒来的时候,腿没了。小腿、大腿,全没了。

    \n

    那时,李菊洪只有4岁。

    \n

    8岁,她学会了一手撑只小板凳,“走”到邻居家和小伙伴玩。

    \n

    此后,她就这样走进小学、中学。

    \n

    1997年,通过考试,她走进重庆江津特殊教育学校。

    \n

    在这里4年,李菊洪学了中医。

    \n

    毕业之后,何去何从,她细细思量:若去外地,就算人家不是歧视,就算人家当作好奇,总会多看自己两眼。不如回到家乡,村里老少,看着自己从小长大,心里接受的就是没有腿的李菊洪。

    \n

    从此,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瓦店村,有了一名无腿女村医。

    \n

    \n

    正如盘算的那样,李菊洪没有腿,乡亲们早已接受。

    \n

    但她没盘算到,一个无腿的人,能够治疗四肢健全的人,乡亲们打了问号。

    \n

    村里李姓人家居多,排行下来,李菊洪辈分很小。腿脚不灵便,李菊洪嘴很甜。见面打招呼,尽管李菊洪“姑姑”“婶婶”不离口,但在求医问药上,大家还在考量。

    \n

    李菊洪说:我身体不便,得到了大家很多帮助,现在我要尽力回报你们。我经历了九死一生,你们的病痛,我感同身受,我会努力减轻你们的病痛。乡亲们觉得此话对头。

    \n

    一天黄昏,村里一位老伯,突然不省人事。凭借人生阅历,村里老人判断老伯“中邪”,请来端公道士,作法驱鬼。

    \n

    李菊洪据理力争:老伯是脑部出血,如不及时抢救,会有生命危险。

    \n

    她径直呼叫了“120”。

    \n

    经过治疗,老伯康复出院了。

    \n

    李菊洪让大家长了见识,大家也叫响了她的名声。

    \n

    \n

    乡亲们不断上门就诊。

    \n

    李菊洪不但给他们看病,还供人吃饭。

    \n

    行医伊始,她定下三条规矩:无论谁来看病,都要笑脸相迎、耐心细致;到了饭点时间,必须挽留看病的老人和孩子吃饭;困难户来看病,只按成本收费,特困者全免。

    \n

    问她为啥要定这样的规矩,她反复讲一件事:

    \n

    小时候每年都渴望春游秋游。每次出游,老师和同学总会一人背她一程,从未将她落下。

    \n

    就这个理由,三条规矩,从2001年开始,至今已毫不走样执行了十多年。

    \n

    当然,并不是每次都是乡邻送上门来求治。

    \n

    尤其是近些年,村医要承担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任务要求她必须天天出门“走走”。

    \n

    村卫生室的墙上,贴着一张大表:“家庭式”签约服务130户,高血压病人管理91人、重性精神病管理9人、预防接种106人……

    \n

    李菊洪一口气背完了这些数据,随后跟了一句:这些人分布在哪个位置,我全都心中有数。

    \n

    我们不禁惊诧起来。

    \n

    瓦店村地处华蓥山麓,山峦挺拔,沟壑纵横,林木幽深。于常人,这些都是风景;于李菊洪,这些全是陷阱。

    \n

    然而,她就这样每天坚持上午坐诊,下午出诊或深入村民家庭开展“随访”,竟然坚持了15年!

    \n

    15年来,无腿的李菊洪走遍了这里的沟沟坎坎,走遍了全村和附近村庄的700多户人家,累计行程8万多公里,行医6000多人次。

    \n

    镇卫生院院长说,全镇开展村医医技医德测评,李菊洪已经连续5年排名前三。

    \n

    院长还说,2014年,电脑“摇号”,“摇”到瓦店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接受国家验收。专家实地调查,结论为瓦店村“走在全国前列”。

    \n

    李菊洪说,这不算啥,就是太费板凳了。以前的松木板凳,几个月就“走”坏一对。行医15年,已经“走”坏了24只小板凳。

    \n

    “谁有我这么多腿?24只板凳96条腿。” 李菊洪说。

    \n

    “乡亲们的召唤,就是我行走的力量。” 李菊洪还说。

    \n

    \n

    有人关心她走得远不远,有人关心她走得累不累。

    \n

    她的丈夫刘兴堰,既关心她的远,又心痛她的累。

    \n

    2002年,李菊洪的坚毅乐观折服了刘兴堰。

    \n

    他决定:放弃一生说走就走的旅行,拥有一场不管不顾的婚姻——入赘李家当上门女婿。

    \n

    “我要背你一辈子。”

    \n

    当初的一句承诺,刘兴堰已坚守了14年。

    \n

    雨雪天随访,半夜里出诊,到镇上参训学习……丈夫并不宽阔厚实的背,便是李菊洪安稳晴朗的天。

    \n

    即使坐在从不离手的小凳上,李菊洪身高也不足1米。

    \n

    于是,家里所有电器的开关,离地不到1米。家里每扇门的锁,离地不到1米。家里凡是伸手能及的高度,严格控制为不到1米。

    \n

    有一处设施,算是低调的奢华。

    \n

    她的家里,有两个厕所。其中一个,是丈夫为她量身定做的。

    \n

    考虑到李菊洪的特殊原因,当地“特事特办”,尽力为她提供方便。

    \n

    李菊洪从家里去村卫生室,每次都要穿行公路,存在安全隐患。大家便商量,直接把她家的底楼,改造成标准化卫生室。配置药架和药柜的时候,特地将储药层改到上面、常用药层改到下面。大伙给李菊洪配置了专门的轮椅,镇卫生院为她单独制定了培训计划……

    \n

    \n

    2016年2月26日,星期五。

    \n

    临近下班的时候,我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通知。

    \n

    “你们重庆无腿村医李菊洪,行医15年走坏24只小板凳的事迹,刘延东副总理批示表扬了!”

    \n

    此刻,远离中南海从未走出重庆市的李菊洪,正被老公、儿子簇拥着出诊归来。

    \n

    宁静幽远的大山里,是一家三口欢快的对话。

    \n

    “一块木牌五寸长,一条红蛇在中央,天热抬头往上走,天冷缩头往下降。”

    \n

    ——妈妈的温度计。

    \n

    “橡皮管,挂耳旁,小圆块,贴心房,它对医生把话说,心脏跳得怎么样。”

    \n

    ——妈妈的听诊器。

    \n

    “一只马儿四条腿,没有脑袋没有尾,一生只会供人骑,永远不用草和水。”

    \n

    ——妈妈的小板凳!

    \n

    \n